广大高校青年学生纷纷表示,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人民日报2021-07-11 00: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广大高校青年学生纷纷表示,要听党话、跟党走,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我们选取一些高校青年学子的故事,倾听他们以实际行动,对党许下的青春誓言。

  ——编  者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学生——

  知行合一 坚定信仰

  本报记者  张  烁

  “有信仰”,是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2017级本科生张志强学到的开学第一课。“同学们,你们才大一,必须好好阅读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和党的重要文献,努力成为有信仰的人!”新生研讨课上老师的谆谆教导,被张志强牢牢记在心上。

  一有时间,张志强就捧读经典著作,“通过读书学习,我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也更加坚定了入党的决心。”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最早专门开展中国共产党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高校。80多年来,学校从延安来到北京,“初心是什么”始终是镌刻在一代代学生心头的记忆。目前,该校中共党史学科各类毕业生逾5000人。

  “有信仰”,在中共党史系2018级本科生薛思齐的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2018年,他和同学们来到重庆市开州区关面乡泉秀村,与村党支部书记周康云一起为扶贫出谋划策。没想到第二年再来,村里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起来了,周书记却再也见不到了。

  “一次汛期暴雨中,周书记上山给贫困户修水管,路上不幸遇难。我还记着周书记的话,要是我们共产党员不管贫困户,谁能够去管他们?”薛思齐的眼圈红了,“这就是一名共产党人的担当!”

  “有信仰”,在中共党史系2018级本科生周文鹏心中,有着激动人心的回忆。“那是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当我和同学们一起挥舞着旗帜,高呼‘祖国万岁’时,不禁热泪盈眶!”

  近年来,在深圳特区、福建龙岩等地的实践调研中了解国情民情,中共党史系的学生们认识到,“要真正把所学和所行结合起来,把青春写在中国大地上”;在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感悟革命精神,学生们认识到,“要继承革命先烈遗志,弘扬革命英烈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学生们争当志愿者,“我们要努力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直播,中共党史系的学生们热血沸腾,纷纷表示:“我们一定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抗疫志愿者邓扬——

  挥洒汗水 守护健康

  本报记者  黄  超

  “我是疫情防控专线流调员,您在餐厅吃饭坐几号桌”“回忆一下还去哪了”……广东佛山南海区疾控中心电话流行病学调查室,25岁的邓扬持续两周重复着类似问题,一天下来,耳朵嗡嗡作响。“这是跟病毒赛跑!”她说。

  邓扬,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抗疫志愿者,今年6月和流行病学与医学统计学、预防医学专业的28名同学组成服务队。协助流调、分析、采样,省卫健委、省疾控中心、广州疾控中心、佛山南海区疾控中心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邓扬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主动利用卫生管理专业知识提出关键点优化建议,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他们刚到,就同一线人员冲锋在前,无条件服从安排。大家充分发挥专业所长,用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佛山市疾控中心主任陈爱贞说。

  “林宗珏思路清晰,王胜浩加班最晚,陈鸣禹功底扎实……”作为南海区服务分队临时团支部书记,邓扬对每名同学清清楚楚,武汉姑娘孙宛怡尤其令她感动。每天30多摄氏度高温,需要穿上隔离服工作半天,但孙宛怡从不叫苦叫累。“环境采样工作条件恶劣,但她全身心投入,完全忘记了周遭的闷热、潮湿和恶臭。”邓扬说。

  “去年,学院就组织学生参与抗疫志愿服务。这支队伍经验丰富、有备而战。”曾参加抗击非典的指导老师杨文翰说。

  学院党委书记范瑞泉介绍,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服务队还成立临时党支部。“抗击疫情斗争中,青年医学生交出了合格答卷。在为人民服务中茁壮成长、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这也是一次高质量的思政教育。”

  处理500多函件,涉及1200多人次并一一复函;发出411份协查函,涉及1650多人次;电话流调8000多人,协助分析大量数据……短短两周,服务队全力以赴。

  如今,服务队已陆续撤回。但邓扬还记得,每当万家灯火渐渐隐去,队员连夜奋战的画面。“每个办公室都挂着鲜红的党旗,时刻提醒大家作为党员在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学以致用,我们很骄傲!”

  

  四川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

  扎根田间 技术支农

  本报记者  丁雅诵

  这个暑假,对于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研究生朱嘉心来说并不清闲。驻扎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马铃薯科技小院,白天埋头田间、培育推广马铃薯品种,晚上挑灯夜读、撰写调查研究报告,“日复一日,虽然辛苦却无比充实,”朱嘉心说,这是科技小院学生的普遍感受。

  位于大凉山腹地的布拖县,是彝族聚居的高寒山区半农半牧县。这里土壤贫瘠、水资源匮乏,耐寒耐旱的马铃薯是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以前种土豆,就是挖个坑丢下去,看天吃饭,储存方法也往往不当。”农学院三年级研究生冉爽是第一批进驻布拖县马铃薯科技小院的学生,她说:“越是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越是信心满怀。”

  “但现实远比想象中的困难。我们到村里才发现,因为方言缘故,我们和村民几乎无法交流。”冉爽回忆道:“那时候,我们团队几名党员积极带头,大家没事就凑在一起想办法。我们请村里读过书的年轻人、驻村书记等村干部帮我们翻译,后来又找专业的彝语和汉语双语老师帮我们录制科普视频。在村里,难题很多,但迎难而上,就一定能解决!”

  一开始免费给村民提供种薯、动员村民学习种植技术,村民们还将信将疑、不敢让出土地,而现在大家主动上门咨询种植技术、积极试种马铃薯新品种,“这样的改变让我们从心底里感到满足,觉得一切努力都充满意义。”冉爽说。

  目前,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有60余名师生先后前往布拖县马铃薯科技小院进行扶贫工作,长期入驻研究生达20人,开展集中培训100余次、现场技术指导700余次。在生产一线发现问题,进而展开课题研究,科技小院的科研成果也是沉甸甸的:研究生累计撰写工作日志2200余篇,形成报告或论文30余篇。

  “我的老师、师兄师姐们也都在这里奋斗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让当地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朱嘉心说。

  

  必威西汉姆联官网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孙茂霖——

  山区支教 点亮梦想

  本报记者  吴  月

  “杨老师,欢迎你们来上海!”

  “小孙,一年不见,还是这么阳光!”

  6月28日,上海浦东机场,Betway必威西汉姆联研一学生孙茂霖接到了几位老朋友——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第一中学的老师们。

  距离上海2000多公里的云南楚雄,是孙茂霖的故乡,也是他曾支教的地方。

  “我是通过高考从祖国的西南地区来到上海的,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就读的4年,让我深知教育的力量。”得知学校招募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时,孙茂霖决定报名参加。“我一直有一个心愿,想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微薄之力。”他说。

  武定县位于群山环抱中,2020年5月脱贫摘帽前,武定一中有800多名学生的家庭属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孙茂霖班上就有20多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曾一度担心线上教学效果。

  贫困生怎么听课?当地免费提供设备,开通大额免流量套餐。偏远村子有没有信号?班上住得最远的己衣乡的学生说,村里已经通了网,如果信号不好,还可以到村委会“蹭网”。“我不仅为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动容,更为脱贫攻坚、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成就而自豪。”孙茂霖说。

  作为法学专业学生,孙茂霖还希望用专业知识为乡村法治教育作贡献。支教时,他发现不少教师在开展普法课程、制定校规班规、防范校园欺凌等方面需要更具体的指导。

  回到上海后,孙茂霖在必威西汉姆联官网“教育筑梦”计划中申请了法治教育项目。今年6月,武定一中教师的上海行就是筑梦计划的一部分。Betway必威西汉姆联党委将聚焦中学法治教育需求,在法治教育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

  带领武定一中的老师在上海调研时,一个瞬间让孙茂霖十分难忘——中共一大纪念馆旁,他们在党旗下合影。“革命先辈们的精神激励着我,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支教结束后,孙茂霖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如今,正在读研究生的他也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未来,我希望有机会到基层工作。祖国需要处,皆是我故乡!”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井冈山大学参赛学生赵延宽——

  发展产业 促农增收

  本报记者  丁雅诵

  7月,对于井冈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赵延宽来说,是一段忙碌的日子,因为漫山遍野的百合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白天太晒,我们就夜里架灯挖百合,避开烈日采挖出的百合色泽洁白,而且更耐保存。”看着一株株耸立的百合,赵延宽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农户们的日子也像这百合一样,越来越好。”

  赵延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百年好合”项目团队负责人,致力于为革命老区井冈山的百合产业提供种植规划、加工营销等全产业链服务。

  谈起项目初衷,赵延宽说:“2017年,我刚入大学,在学校广播里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总书记的勉励我牢记在心。当年秋天,我跟随老师到井冈山参加科技扶贫活动。看到大片荒置的山地、传统的生产模式,我就在想:如何将荒山变金山?我们青年学生能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些什么?”

  带着这样的想法,赵延宽带领团队深入荒山林地,分析地理环境,展开实地调研。针对莲花县10万亩荒山,团队制定了山地百合种植产业模式,目前已发展卷丹百合和龙牙百合种植1.2万亩;针对井冈山旅游胜地和林地多的特点,团队量身定制了“大百合生态农业+旅游”的产业模式,并在神山村和上井村等地进行示范,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

  为解决百合销售问题,团队成员们摇身变成“带货主播”,依托淘宝、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一边宣传井冈山风土人情,一边打开销售渠道;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益,团队寻找合适的加工企业,制成百合粉、百合干片、百合花茶……

  每年7、8月份是百合上市的季节,赵延宽有时一天只能睡上三四个小时。“虽然辛苦,但是农户收获后的笑容,就是我们最大的满足。”赵延宽说:“在红色基因哺育下成长的我们,是井冈山精神的传承者,我们一定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图片说明:

  图①:天津师范大学举行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活动,学生们合影留念。

  史  嵩摄(影像中国)  

  图②:四川农业大学学生在科技小院工作。

  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摄  

  图③:西北工业大学学生在开展支教活动。

  王  正摄(影像中国)  

  图④:北京密云,清晨的古北口长城。

  杨  东摄(影像中国)  

  版式设计:张丹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